关于印发淮南联合大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修订)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6-01 00:00:00.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实训中心

关于印发淮南联合大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修订)的通知

淮联校通[2020]14


各试点学院,相关部门:

淮南联合大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已经2020年5月20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淮南联合大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废止。

淮南联合大学

2020年5月25日


淮南联合大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试点工作方案

2020年5月20日修订)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和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等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对接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立足实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书证融通原则:落实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

质量为上原则:严把证书标准和人才质量两个关口,规范培养培训过程。

稳步推进原则:以试点专业为抓手,稳步推进“三教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建设目标

学校重点围绕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目标,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通过推进实施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建好用好校内公共实训基地;探索建设“学分银行”,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三、试点对象

学校申报立项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

四、建设任务

(一)融入专业人才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专业(群)资源,各专业(群)要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对本专业(群)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定位,完善优化“1”与“X”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确定已经纳入教学和将来能够在教学中完成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然后将标准内容转化为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或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每个专业需根据证书要求制定若干门专业课程标准。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通过培训、评价和鉴定助力学生获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是统筹安排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同步进行,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证书制度试点的各专业,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二)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

1.加强软硬件资源建设。学校要依据学校创建高水平大学标准和任务,按照各试点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优先安排试点专业实验室实训建设规划,改善实训条件,满足培训需求,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参与试点院系和相关部门,要对接试点标准,充分利用好现有实验实训资源,做好线上线下X培训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高培训能力,积极开展高质量培训。

2.建立健全证书保障机制。学校将根据教育部此后公布的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名称,结合现有专业设置和学生规模,合理申报试点专业,逐步建立健各类证书的质量保障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纳入“X”范围,具体实施按照《淮南联合大学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三)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

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学校有关部门及试点专业配合做好教学培训、考场建设和证书发放工作。

1.建立培训考核机制。从学校层面建立培训考核小组组织架构,以对接行业职业技能证书颁发机构。由实训中心负责统筹安排校内校外各类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考核,各试点专业具体落实。一是根据社会、市场和学生技能考证需要,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特别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二是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适时发布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公告,组织社会成员培训报考。

2.强化考核内容教学。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

3.建立标准化考场。加强考点(考场)和保密标准化建设。严格考核纪律,加强过程管理,推进考核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考核安全、保密制度,强化保障条件。

4.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各试点专业院系要组织教师参加对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

5.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发放。通过考核的学生和社会人员,由学校会同试点评价组织发放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探索建立“学分银行”

需要探索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学习成果登记存储。相关部门和院系会同试点评价组织,对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学生个人学习账号。二是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各试点专业尝试建立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学生按规定程序在试点专业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时,可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书证融通”。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1+X证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1+X证书试点工作。统筹1+X证书试点工作决策部署、方案制定和组织协调等,相关部门和试点院系负责抓好具体落实。

组 长:李辉

副组长:白存良 罗鸿

成员: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试点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

2.1+X证书试点专业所在院系要成立以院系院长主任为组长的“1+X证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1+X证书试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试点工作的规划、指导、检查、评价,组织开展试点人才培养和学员培训工作。

(二)资金保障

学校将对各试点专业提供建设启动资金,启动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培训考证、教学实训资源、培训考核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学校将针对不同专业自身软硬件条件差异,结合试点专业提交的建设方案和经费预算,组织专家对建设方案和经费预算进行论证,给予试点专业以适当的建设经费。相关部门要跟进国家关于1+X试点工作资金奖补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做好试点工作资金预算规划,适时报请学校研究审定,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三)经费标准

1、1+X证书制度试点考试报名费用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2、教师对参训学员进行的考试培训,需提前制定培训和课时安排计划,送实训中心备案,经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教师培训课酬,按照每课时50元标准执行(不区分职称,不纳入教务系统课时);

3、1+X证书制度试点考试费用。考试工作主要包括:主考、副主考、巡考、监考、考务、网络系统管理、后勤、保卫、医务、财务、纪检、宣传等,完成本职工作,每场支付酬金200元。

六、进度安排

1.确定试点专业,组织申报工作;

2.根据公布试点专业名称,选派教师参加相关试点专业培训。

3.根据在校学生考证需要,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者需要特别强化的实训,在培训评价组织支持下,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同时可面向社会成员开展培训。

4.学校按程序积极申请设立相关专业证书考核站点,配合培训评价组织实施证书考核。

5.具体任务分解见下表。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统筹部门

实施部门

1.融入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构建;

2.课程标准制定;

3.教学模式改革;

4.分层分类学分制改革

教务处

实训中心

试点学院

试点学院

2.实施高质量培训

1.确定社会培训招生计划;

2.落实社会培训具体事宜;

3.各试点专业实施培训。

实训中心

评价组织

试点学院

3.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

1.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

2.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规范化考点(考场);

3.组织落实校内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与考核。

实训中心

评价组织

试点学院

4.建立学分银行

1.建立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登记存储)

2.建立学分银行相关制度

3.学分学习成果转换机制

网络信息中心

教务处

实训中心

试点学院

5.组织保障

相关组织保障,绩效考核、资金保障等工作

实训中心

教务处

财资处